新闻中心
日新月异的深科达
《流浪地球2》背后的中国智造
2023-02-15 08:54
2023年春节,《流浪地球2》如约而至,天地穿梭的“太空电梯”、推动地球前进的1万台“行星发动机”、造型炫酷的“外骨骼机器人”、在虚拟世界永生的“数字生命”计划……影片以硬核的科幻画面构建了一个关于未来无比真实的世界,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热议。
当科幻回归现实,这些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
目前,动力外骨骼已在汽车、三航、电力系统等多种场景中落地应用,行星发动机与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梦幻联动,月球基地中用于无人化建设的机械设备,现实中也有迹可循。
图片来源网络
一. 灯塔工厂
1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最新“灯塔工厂”名单,自此,全球“灯塔工厂”数量达到132座,中国“灯塔工厂”数量增至50座,持续排名世界第一。
灯塔工厂,顾名思义,点亮前行方向的、全世界zui先进的一种模式,代表着当今全球制造业的最高水平,以高度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
中国的灯塔工厂名单中,京东方、纬创资通、伟创力等电子制造龙头厂商赫然在列,这些工厂通过积极部署第4次工业革命技术用例,实现敏捷的产品迭代、显著的效率提升以及智能化的量产供应。
图片来源网络
以京东方为例,通过构建全自动生产系统,广泛采用人工智能和先进分析技术,京东方福州生产线单位成本降低34%,整体产量增长30%;通过搭建AI驱动的能源管理系统,产线单位电耗大幅下降39%,单位水耗下降27%,极大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行业标杆。
而这种数量级的显著成效,靠的是号称工厂大脑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及自动化产线。由自动化设备打造起来的强力骨骼,将这副钢铁的身躯重塑一新,超越人力所能到达的极限,走得更快,迈得更宽。
二. 自动化,实现劳动力解放
回看《流浪地球》中运用的空间站、外骨骼等前沿技术,许多已在现实生活中被成熟应用,而《流浪地球2》所展望的未来世界,则更多根植于当下工业场景和科技发展实际,成为现实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镜像,这其中“智能化、自动化”成为了绕不开的关键词。
图片来源网络
纵观全球制造业发展,智能化、自动化已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智能手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数码产品为例,随着这些产品体积越来越小,功能性能越来越复杂,相对应地,产品对模组组装和功能测试的精细度和稳定性要求也就越来越高,3C制造厂商对于生产环节中高精度、高稳定性设备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
在平板显示设备领域里,深科达的背光全自动组装线,便是应用于Mini LED的精密设备之一, 这是背光源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具有增亮膜自动组入、扩散板自动清洁、扩散板自动组入、Tape自动贴附、AOI检测等功能,可以大大减少生产的不必要误差和问题,并且在智能化的操作系统下,可以将组装精度控制在±0.1mm ,精准把握细节,打造更高品质的产品。
三. 高产能,制造效率翻倍提升
电影中,月球基地的工程建设在引入机器人和大型无人装备等多种月面工程设备之后,将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圆满完成,从而顺利实现计划验证。同样,现实生活中,智能工厂的自动化智能设备正在以超高速度和超高产能推动量产供应升级。
图片来源网络
如深科达的软对硬/硬对硬翻板贴合机,用于触摸屏OCA与TP的软对硬,TP与LCD的硬对硬贴合,产能达240PCS/h,相较人工检测而言,效率提升至少100%,把关产品质量的同时显著改善产能速度。在这翻倍效能的背后,是深科达技术团队是十多年的专研深耕。
《流浪地球》中有一个镜头专门特写了一颗刻着“made in China”的圆环轴承。作为中国智造的一份子,看到那一刻的时候无疑是自豪骄傲的,脑海中响起了电影中的一句台词:
“请相信,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
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在一步步实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我国正步入“智能+”时代,面临着复杂的新形势与新征程,深科达将不断深耕技术,聚焦核心技术攻关,跟随国家发展步伐,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产业技术变革,与国家共同面对发展新形势,踏上“智造”新征程,在智能制造的赛道上走出个“名堂”!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深圳市深科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202872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深圳 SEO